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不断拓宽学习视野、丰富社会阅历、厚植为民情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根据团中央和无锡城市职业学院校团委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及工作思路,贸易金融学院学生党支部、分团委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投身基层建设为目标,成立“豆蔻年华”关爱实践服务队,于7月4日至7月8日赴河南信阳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锻炼中经受磨砺、增长才干,切实承担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瘾担当的青春使命。本次团队组建有来自贸金、影视学院的2位教师、7位同学、1名灵山公益基金会河南志愿者。
共建党建联盟 共话使命担当
6月上旬,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走进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共商“豆蔻年华”项目事宜。灵山慈善基金会党支部书记李秋瑾号召同学们在校期间充分珍惜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关掉游戏界面走出宿舍,用心感悟助人自助的精神含义。她希望未来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灵山慈善基金会举办的公益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经历。同时,基金会也会竭尽全力支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助力同学们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当日,双方签署“豆蔻年华”党建联盟合作协议,揭牌“豆蔻年华”党建联盟。贸金学生党支部书记沈迪详细阐述“豆蔻年华”关爱实践队的成立意义和具体实践内容。并指出,该项目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同时积极回馈社会、服务人民。仪式现场发布了“豆蔻年华”2024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任务书,并进行队员招募。“豆蔻年华”项目组钱敏惠向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豆蔻年华”关爱实践服务队授队旗。
调研乡村教育 共上缤纷一课
7月4日晚,经历近6个小时的高铁旅程后,团队一行10人在贸金学生党支部书记沈迪的带领下抵达河南信阳东站。在浉河区乡村振兴局的安排下,团队于晚上9点到达学堂岗村得意学堂民宿。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村支书叶调成、十三里桥乡中心学校副校长周晓勇热情接待实践团队,并做简单座谈。师生们将灵山公益基金会筹备的健康卫生物资装袋分配,并部署调研分组。
7月5日全天,团队分成三组,由学堂岗村村干部带领入户调研,总计21户,重点访谈有四年级到高三学生的困难家庭。下午17点左右,团队共计完成实地访谈问卷24份。复盘会中大家总结,学堂岗村很多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居多,有2位孩子因多种情况休学在家。较多孩子表示希望就读学校的住宿条件可以改善。
7月6日早晨8点,20余位学堂岗村的孩子齐聚村委党群服务中心,实践服务队的成员首先为孩子们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通过趣味游戏、趣味故事增进互相友谊。随后,7名队员分组教学,包括音乐、体育、舞蹈、朗诵、手工、绘画等。活动结束,很多孩子不舍离开,村民温爸爸说,农村教育条件有限,有的孩子没有上过课外兴趣班。这次活动是很好的契机,孩子们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和你们大学生谈谈心、交流交流外面的世界,眼里的光都不一样。灵山公益基金会河南志愿者程老师表示,今天有2位特殊的学生来到现场很受感动,她们愿意遵守约定,是对我们本次实践的最大肯定,音乐课全程我们都是手拉手进行的,孩子们相信我们,我们也要更努力的去学习为他们赋能。
深入田间地头 制定发展策略
7月6日晚及7月7日全天,团队成员在村支书的陪同下,对学堂岗村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大家了解到,学堂岗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下辖的行政村,村子地势以浅山丘陵为主,境内水域面积大,自然半岛众多,盛产水稻,并种有茶叶、板栗、葡萄和观光林木等。总面积5.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605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近几年通过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整治,村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及产业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队员们来到何景明劝善办学堂旧址,实地采摘了猕猴桃、蟠桃、黄桃,观赏大面积稻田和信阳毛尖茶园,并与养殖承包户亲切座谈,了解家鱼养殖技术和收入情况。
经过调研,队员们认为,学堂岗村自然要素禀赋优厚,但外出务工人员多,村子文化品牌尚未彰显,缺乏网络赋能的规划。团队向村子整理提交了《学堂岗村发展三步走规划调研报告》,通过第一步讲好故事、第二步立好品牌、第三步落地引流,来改善村子的经营生态环境,不断打造符合当下人民需求的服务类产品,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团队也会致力于通过政校企多方合作,帮助学堂岗村共同打造“劝学”品牌,将乡村阅读落到实处,将研学服务精心雕琢,真正为民服务,助村发展,共促振兴。
研学红色基地 传扬红色文化
巍巍大别山横亘江淮之间,绵延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孕育了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践服务队实地参观了位于信阳市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生动地再现了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奋战,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队员们驻足观望,深深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学生党员开华珊表示,纪念馆那一尊尊雕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他们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印记:徐向前的塑像,让我充分理解了他是怎样用一生对“向前”所做的诠释;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衣物单薄四壁漏风,红军取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青年团员经典表示,先辈们敢于斗争、甘于清贫,为了劳苦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在战争的恶略环境中,宁死不屈,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党和国家的尊严,用顽强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做不懈斗争,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毕生力量。我们青年一代要传承好红色文化,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的人。
短短五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对于“豆蔻年华”关爱实践服务团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团队撰写了长达万字的活动日志,递交了近万字的心得感悟,并撰写脚本编辑实践服务视频1部,为学堂岗村得意学堂提供视频3条,撰写乡村发展调研报告1个,并着手为学堂岗村品牌落地揭牌提供积极支持。队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了广袤乡村干事创业的热烈氛围,也增进了队员们与革命老区群众的友谊。同学们体会到在校学习的重要性,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乡村农户提高生产效率、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城乡文化交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
(本期撰稿:沈迪;本期摄影:牛子豪、王孔博等;本期审核:邢丹)